《帕拉风格释迦牟尼佛成道像》

开通雅昌会员 查看作品赏析

作品信息

创作年代 12世纪

语言 zh-CN

尺寸 高14.4cm

材质 合金铜嵌银,西藏帕拉风格

作品描述 本尊释迦牟尼成道像,帕拉血统最是浓郁,细 节处融入本土化审美,集藏印艺术精华之大成,用料考究、刀法精湛,遗世八百余年依旧光彩夺目,值得细细品鉴。 佛陀施触地印跏趺坐于金刚座之上,右手轻触地面隐喻召唤地灵前来见证,以表释尊于菩提迦耶降服魔罗证悟成道。佛陀双眼微睁,弓眉高耸,眉间白毫延续帕拉传统嵌以白银,眉尾与鼻梁相接,精致的刻画出佛陀悲天悯人的神情。头顶螺发刻画细腻、排列整齐;高挺的锥形肉髻、髻顶饰宝珠,是源自晚期帕拉造像的重要特征。佛陀耳垂细长下坠,脖颈修长并铸有三层颈轮,体现佛之相好。主尊丰满的面部轮廓和鼓起颧骨,结合五官的刻画,分明呈现出一副印度人的样貌,可见工匠深谙帕拉艺术之精粹。佛陀身型比例刻画精准,胸膛挺拔健硕,肌肉轮廓在轻薄如纱的袈裟下若隐若现;躯干线条在腰部紧收,小腹微微隆起,自然而写实;四肢纤细,肢体线条流畅,右手施触地印置于右膝,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;手中握袈裟一角,此姿态源自芨多时期,延续至帕拉一朝成为特有样式;身披袒右式袈裟,如湿衣贴体般不加任何修饰,极致的展现出同样来自芨多王朝的“萨尔纳特”式古典主义美学特征;鱼尾型袈裟角自然搭在左肩,袈裟边缘饰有一排细密的连珠,排列整齐,是帕拉风格最常用的装饰手法。 本尊造像底座的制作方式最为出彩。莲台上沿接一圈大颗粒连珠,符合帕拉造像传统;边缘饰一把高浮雕金刚杵,象征佛陀成道之金刚座,制式古朴,苍劲有力;仰覆式莲瓣为上下不对称结构,表面平滑规则,排列整齐;莲座下接双层折沿式四足须弥座,象征佛陀高居于宇宙中央的须弥山,俯瞰芸芸众生。台座正面左右立柱处立体镂空铸造两只雄狮,雄狮体态健硕,神情威猛,是王权的象征,亦是佛法的守卫,刻画方式具有浓烈的东北印度传统;须弥座四周中央各饰一位顶天立地的武士形象,此设计尤为罕见,无论帕拉及西藏本土作品中均未见它例。武士身披铠甲,目光坚毅,呈站立姿托举莲座下沿,与帕拉及克什米尔艺术中常用的裸身坐姿力士有明显区别,铠甲样式更接近西藏本土化风格。考虑到须弥座的宗教含义—须弥座四方分别对应须弥宇宙四大洲部(东胜神洲、南赡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芦洲),分别由四位天王护持把守,因此,这组武士形象极有可能是四天王在西藏地区的早期表现方式,特殊且珍贵,兼具学术、艺术价值。结合整尊造像浓郁而纯粹的帕拉风格表达手法,此尊作品极有可能出自印度雕塑家之手,受藏地供养人委任创作,无疑是西藏后弘初期印藏艺术融合之典范,至臻至美,浑然天成,可谓早期喜马拉雅艺术中的大师之作。 展开>

当前展览

评论(0)

这个作品很赞,我要说两句…

喜欢

发表你的看法

喜欢

评论

请选择查阅的内容

发布 发布 取消

写评论

作品名称
取消

艺术头条看展

App打开

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

   点击右上角

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

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

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

 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

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

去下载